◎记者 聂林浩
近日,一批权益类基金宣布放开大额申购,以吸引增量资金进入。业内人士认为,此举表明机构对市场的乐观态度,意味着市场经过充分调整后已迎来布局的良好时机。与此同时,基金公司也在“自掏腰包”,积极买入旗下权益类基金。
一批权益类基金取消限购
近日,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加大,A股出现波动。不过,一位公募渠道人士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大规模赎回情况并无出现,反而有不少投资者开始申购权益类基金。
为吸引更多资金,不少权益类基金宣布取消对大额申购的限制,在市场低位区间捡拾筹码。
4月10日,招商基金连发3份公告,由基金经理王景管理的招商蓝筹精选股票、招商品质升级混合和招商品质升级混合均恢复了大额申购。这3只基金均是自2023年10月11日起对大额申购进行了限制。为满足投资者需求,2025年4月10日起均恢复A类和C类份额的大额申购和转换转入业务。
此外,4月以来,中银基金、景顺长城基金、西部利得基金等多家基金公司均取消了旗下部分权益类基金的限购措施。
“近期市场波动引发基金净值显著回调,但随着稳市‘组合拳’发力,上市公司密集回购,市场迅速企稳,我们对资本市场的未来表现比较乐观。”一位基金业内人士说,权益类基金在市场底部放开大额申购,是为了接下来的一轮行情做准备,帮助基金经理进行布局。
今年以来公募自购超12亿元
近日,基金公司纷纷发布自购公告。4月11日,中信建投基金公告称,已于近日运用固有资金500万元申购旗下中信建投轮换混合A类份额,并拟于未来6个月内择机继续投资旗下权益类基金,预计累计金额为2000万元。
更有公司多次自购。鹏扬基金在4月8日公告称,已运用固有资金1500万元申购旗下鹏扬成长领航混合A、鹏扬数字经济先锋混合A和鹏扬产业智选一年持有混合A等3只主动权益类基金。4月10日,鹏扬基金宣布于4月9日自购上述3只基金1500万元。
此外,兴证全球基金、博时基金、招商基金、安信基金等多家基金公司相继发布自购公告,自购金额分别为6000万元、6500万元、5000万元和1000万元。部分基金公司承诺至少持有1年。
Choice数据显示,截至4月10日,今年以来49家基金公司进行了97次自购,总金额达12.12亿元。其中,股票型基金5.82亿元,占据主导地位;混合型基金和债券型基金分别为1.85亿元和3.4亿元;QDII基金和FOF合计1.05亿元。
关于自购行为,鹏扬基金表示,对经济平稳运行和股市投资价值有信心。投资者可积极关注高质量上市公司投资机会,公司将继续与投资者共担风险、共享收益。